|
前 言
学校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,坚持党建引领,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示范作用。构建标准党建工作体系,打造特色党建阵地,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。我校是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,2006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,2017年被评定为河南省特色职业院校,201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。
学校全面实施“123”人才培养目标,即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学会一个特长,获取两种证书(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),掌握三项技能(所学专业技能模块中的三项)。
为适应社会新需求,2019年学校强力推进教学改革,“有用、有趣、有效”的“三有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行,以分组教学为形式,以学生为中心,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们快乐学习、高效学习。
学校全面实施“军事化”管理,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,强化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,加强感恩教育、文明礼仪教育,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积极进取心态。使学生在文明雨礼仪、团队与坚持、纪律和意志、荣誉与担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升华。
学校紧抓职业教育改革等重大机遇,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,以类型教育为改革方向,以深化内涵为发展主线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着力培养特色专业,全面提升办学水平,努力打造一流职教名校,分离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。
学校质量年报在(xxsgyxx.cn)网站名“新乡市工业学校”,网站进行公示。
新乡市工业学校2024年教育质量年报
2024年,新乡市工业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全国、全省教育大会精神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持续发力,紧扣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这一主线,强化体系优势,以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,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,加快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。
一年来,学校戮力同心迎难而上,圆满完成了既定年度工作目标,成功申报河南省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项目,并且获得“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实验学校”称号,新乡市五四红旗团委,“新乡市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新乡市优秀共青团员”等荣誉。
一、以党建为统领,在内涵建设中强根铸魂
聚焦主责主业,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,同向发力,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的作用。
(一)加强党风廉政建设。压实主体责任,严格落实“第一责任人”,切实履行“一岗双责”,强化制度约束,形成党建工作合力,以党建工作成效引领工会、老干部、妇女、青年学生等群体工作。精准把握方向,通过三会一课、集中学习、讲党课等方式,深入学习党规党纪各项条例;通过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工作,有效防止违纪违规问题发生,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。
(二)党纪教育学习驰而不息。系统规划党纪教育“学习表”和“路线图”,用好违纪典型案例发挥警示作用,让党员干部真正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全年党委班子集中学习6次,党纪学习教育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3次,支部书记讲党课9次,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78人次。
(三)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效。一是坚持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制度,建立学习台账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业务发展的生动实践;二是组织班子成员研究、分析、部署学校意识形态工作,每年2次意识形态专题研究会议,每季度1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会议;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,开展意识形态谈话,引领师生全面思想工作;四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、话语权,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,加强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。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推进党的政治、思想、组织、作风、纪律和制度建设。实现党建工作引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。
二、以质量为主线,在深化改革中提质增效
(一)质量立校,严肃开放教育考点清理、整顿、规范工作。今年逐一对下属考点进行教学检查工作,对不规范的考点提出整改建议,并限期整改,整改不到位的取消组织考试的资格。秋季学期对下属两个考点进行通报批评和暂停组考的工作,限期整改。
(二)调整优化中职教育改革。一是以产教融合、工学结合为核心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树立新理念、新观念,对接新需求、新机制,实现协同育人、纵深发展的校企合作新定位;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,加强“双师型”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,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“牧野工匠”。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技能大赛辅导机制,提高辅导效率,让大赛覆盖每一位学生,激发荣誉感、成就感,广种薄收,动态管理,营造良性竞争氛围。
(三)彰显高中部办学特色与个性。按照教基础、学基础、考基础的高中教学定位,实行分层教学模式,对尖子生实施培优计划,让起点低的孩子享受到了高品质的升学追求。2024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,本科上线率达11%,较去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,其中体育生本科上线人数为7人,比上一年度增加6人。
(四)践行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。一是不断规范和完善教官参与管理,深入五育并举育人模式,突出德育实效,提升智育水平,强化体育锻炼,增强美育熏陶,加强劳动教育。积极推进道德模范、时代楷模、身边好人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等先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;二是统筹加强德育课程建设、德育能力提升、德育平台拓展等举措,促进思政课守正创新,推动“思政课程专业化+课程思政常态化”。创新开展形式,充分利用牧野家风家教馆开展思政教育活动,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,戏曲、书法、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,全力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建设。
三、以特色为方向,在推动发展中勇立潮头
(一)守正创新,终身学习品牌熠熠生辉。一是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“周周有戏”持续开展“种文化、送文化、兴文化”活动,撬动政府推进全市群众文化工作;二是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“牧野学堂 ”扩大优质资源下沉社区,示范引领办学体系协同发展;三是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“牧野家风家教馆”以家庭教育为抓手,让社区教育落地生根;四是新乡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“树蕙合唱团”打造精品中老年合唱团,引领新乡市合唱艺术发展。
(二)赋能增效,终身学习服务水平全面提升。一是学校通过不断拓宽终身学习资源供给渠道,创新推动社区居民和老年人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,加强教师、管理人员、志愿者三支队伍培训,全面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能力。二是设立了5个社区实验点通过挖掘、唤醒、提炼、培训、宣传、推广等方式开展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工作。三是开设6大类30余门课程,开展“CityWalk康养学游”“运动嘉年华”“跨越数字鸿沟智慧助老”“沐春读书会”“终身学习公益直播课”等主题学习活动,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以上。
四、以实践为亮点,形成校家社育人完整新样态
(一)强化育人制度体系建设。学校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、教育部十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工作方案》,聚焦学生需求、家长关心、社会关注的问题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导向,以关注学生的共同成长为重点,成立“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心”,启动“一廊一馆一课”校家社系列协同育人工程,将文明创建、未成年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等纳入学校育人制度体系中,强化制度谋划,促进协同育人工作提质增效。
(二)强化校家沟通平台建设。一是学校依托官微、QQ群、微信群等网络平台,拓展校内教育形式,延伸教育内涵,在遵循网络和群内公约的前提下,及时高效地与各位任课教师进行无缝对接,准确沟通与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,也搭建了家长提供建议、意见和倾诉的渠道;二是通过鼓励家委会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,例如爱国主义教育、安全主题教育、请家长陪同参与社会实践等,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传播给各位家长,让他们更及时、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、教育管理方向以及改进措施。这样的互动,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与尊重,也收获到更多家长的了解和支持,全面破解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壁垒,持续推动校家合作的升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