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新乡市工业学校 >> 学生管理 >> 心理咨询 >> 正文文章列表
接纳缺点,转变自我优势
作者:学生处    学生管理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480    更新时间:2021/2/19
苏格拉底说过:认识你自己。是的,道理我都懂,可苏格拉底没说要怎么认识自己啊!

也许我们只能用“苏格拉底方法”(也称“产婆术”)来自己一问一答,从中一点点地了解自己。

我是谁?我在哪?我要往哪里去?这个人生“一键三连问”,估计会让很多人的脑袋想破。而“我是谁”,是由我们的性格特征、特长爱好、社会角色等方面组成。

跟小伙伴们热烈地探讨了一下。有人说,要是说自己的缺点能说一大堆出来,但优势就说不出来了。

是的,我们往往更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,是因为对完美主义的追求让我们对这方面怀有遗憾和不甘心,内心渴望能有所补偿。

有些缺点的存在,只不过是觉察的角度不同而已。当我们转换一下角度,就会发现,这些缺点有可能转变成自己的优势。

比如,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性格太内向,似乎是个缺点。其实内向与外向不过是一种性格倾向,并没有好坏之分。内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优点——更善于向内思考,更懂得独处,更能沉下心做事……

02


把眼光放回到我自己身上。乍一想,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只不过是内心敏感一点点,独立性强一点点,共情力强一点点,学习力高一点点,说话毒舌一点点……

我的这种插科打诨似乎在回避着这次的“自我暴露”。

不太爱向外人袒露自我,大概是我的回避型人格的一种表现。

童年的成长环境和养育风格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。我的这种回避型人格正是来自童年时期父母的养育。

曾经听母亲说过,小时候家里不太富裕,父母亲都要努力工作挣钱,而父亲是个工作狂,常常出差或者忘我工作,无法在家陪伴我们。早早就开启“丧偶式育儿”模式的母亲上班或做家务时,就把我放在门口的摇篮里自己玩耍。

养育风格会进行代际传播。父亲也许传承了奶奶的行为模式,对子女不太懂得亲近和照顾,可以说是“甩手掌柜”。而母亲从小在养父母家长大,也许受到的关注和照顾也不甚充足。都是不完美的父母啊!

因此,从小到大,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与父亲都不太亲近,也不太习惯和母亲过于亲密的接触,尽管都是同性。但幸好父母对我还算开明民主,不太过干涉和管制我(也许是不太会管?),也就这样成长起来,慢慢形成了回避型人格。

这种看似缺点的人格不太利于自己社交活动、人际关系甚至是亲密关系的建立,但却让我有着高度的独立性和向外探索、冒险的勇气。

初中的暑假我就自己去报名,跟着一个学生团熬了两天的绿皮火车,远赴首都北京游学。大学时瞒着家人参加一个学生“野鸡”户外活动团,临上火车前才突然得知组织方因违规解散活动,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一班小伙伴踏上火车,去内蒙古骑行了一圈,回来才告诉父母真相。工作后,果断离职后便背上背包独自一人出国旅行。

独自离家求学、独自旅行、独自异乡工作打拼,独立性都给予了我勇气去面对挑战。每每面临诸多的生活选择题时,我不用去依赖别人,不用怀疑自我,总能果断地做出自己的决定,承担自己的责任。

03


独立能力还给予我较高的学习力。学习力包括了学习动力、学历毅力和学习能力。这些都需要有独立思考、自主行动、自我评价的能力。

具备学习力是职业发展的一大助力。当初从大学毕业后,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原来读的新闻专业的工作,便果断转行,投入市场营销的怀抱。一边学习有关专业知识,一边实践应用,不知不觉当了十来年的市场人、品牌人。后来迎接电商浪潮,又通过学习成为电商人和新媒体人。

再后来,当发现心理学有着无限的魔力,而自己对心理学又有着极大的兴趣时,便又果断开始自学。至今在壹心理平台上一边学习与输入,一边进行输出,写回答、写文章,成为5星答主、心理作者、心探教练,既自助,也助人。

终身学习,终身成长,也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。


04


有些优点也许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缺点,比如共情力。

我有着很强的共情力,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?大概是因为我的内心高度敏感吧。

共情力也叫“同理心”,是一种移情能力。能够设身处地体验和感知他人的心境和情绪,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。

敏感度高的人,有着较低的感知阈限,往往容易觉察到自身的心理变化,也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馈,并会从语气、表情、姿势等方面觉察、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。

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一种优势,却也可能是一种缺点——过度共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。

我在与人交际时,常常能轻易理解到对方的心思和情绪,也习惯于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互动。在壹心理问答社区回答问题时,我能通过短短的一段提问感知到题主的内心困扰和情感需求,给予相应的回答,也得到题主的认可。

但在与他人互动共情的过程中,我又会因为过于关注对方的感受而形成一种讨好心态,害怕对方因为自己的忽视或不足而有不好的体验和想法。

对于一些社会性事件,比如地震、暴力等灾难事件,我的共情力会让我陷入“社会性创伤”状态。

在5.12汶川地震后,曾经因为浏览太多的相关新闻、感受到灾民的痛苦,导致自己内心也产生巨大的痛苦感,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想再接触有关负面新闻。

05

结语


至此,我也有点无法分辨自己的一些特质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了。这两者是一种互相交错共生、互为转变的关系,都是构建自我的一部分。所以,也没有必要清晰区分,就一并接纳吧。

人,总有着许多面。缺点也是自我的一部分。只有接纳自身的缺点,才是对整个自我的接纳和包容。

我们也只有在与缺点共处和觉察的过程中,逐步进行改变和完善自我,最终转变为提升自我的优势。
 
版权所有:新乡市工业学校 地址:金穗大道437号